建筑業政策法規系列解讀(四)
引言: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勞動力群體的高聚集領域,更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事務。伴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城鎮化腳步的進一步加快,建筑行業從業主體法律意識更加強化,建筑行業各類合同關系更加密切,利益和責任劃分和協調更加復雜,全行業對法制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為此,合肥市建筑工程協會應會員單位需要,立足法務工作實際,發揮線上平臺優勢,特推出《建筑業政策法規系列解讀》,為廣大會員、從業者及相關機構把握行業政策、知曉行業動態、了解法規常識、依法合規經營、維護自身權益提供更多參照與指導。
淺析建筑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 建筑施工企業在生產和經營中, 會面臨著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各種不規范和不確定變化因素, 因此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也越來越大。建筑施工企業如果能夠提升法律管理意識, 做好法律事務管理工作, 就能夠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競爭中保護自身利益, 規避和化解法律風險, 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
一、當前建筑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現狀
(一) 法律事務管理意識淡薄
現實工作中存在建筑施工單位法律意識淡薄現象, 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的負責人認為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做到安全施工就可以, 忽略了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企業員工也不懂法, 往往容易出現在工作中遇到了觸犯法律的事情也不能夠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例如說在企業日常工作開展中,, 施工企業雙方都需要針對重要決策、限定的經濟合同還有授權委托書進行法律審核, 如果沒有經過施工企業簽字蓋章,項目部就私自簽訂了合同, 會容易出現合同糾紛, 這些問題都是企業自身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
(二) 法律事務工作不明確
建筑施工企業的領導和員工對于法律事務工作的內容不夠明確, 一提到法律事務, 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就認為是打官司的意思, 其實律師中的訴訟工作只是律師工作的極少一部分, 法律事務工作的實質是管理工作, 是在企業進行生產與經營的管理事務中, 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武器來處理相關事務。總體來說, 企業中的法律管理涉及到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 任何有可能會產生法律問題的事務都需要進行法律事務管理, 要保證企業的法律事務管理參與到企業的重要決策、訴訟、仲裁、合同談判等工作內容中, 同時也需要在工作中加大法律事務工作的宣傳力度。
(三) 法律事務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強
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自身具備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 再加上企業領導對于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不重視, 導致企業中從事法律事務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 自身掌握的法律專業知識不夠, 具備的綜合法律事務管理能力不高。工作人員缺乏法律意識是目前法律事務工作人員的重要問題, 在工作中對于企業的內外部工作環境把握不全面, 沒有全面了解企業業務范圍和規章制度, 導致企業在開展項目時涉及到重要的法律事務工作不能夠及時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如何加強建筑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管理能力
(一) 增強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認識
在工作中要加強法律意識的培訓和教育工作, 提升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在企業中做好法律意識管理工作的基礎, 提升全體員工的法律意識,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人員在企業管理進行的每個環節充分的考慮到其中的法律因素, 避開法律風險, 幫助企業利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開展企業經營和生產工作。
1.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法律事務管理部門
目前很多企業中并不具備完善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 這種發展狀態不利于企業的發展進步, 因此必須要根據我國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制度, 結合當前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從企業的管理要求出發, 在工作中建立起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方向的法律事務管理機構。目前建筑企業出現法律風險基本都是跟法律糾紛有關, 例如說建筑工程在進行合同簽訂上發生的經濟糾紛、工程款拖欠發生的糾紛、工期延長發生的糾紛等問題, 還有企業內部發生員工勞動合同管理引發的糾紛, 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缺乏法律管理的表現, 因此想要避免在生產經營中出現糾紛, 必須要依法經營加強法律管理意識, 同時也要跟法律事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相互配合,開展企業生產和經營項目。
2.培養法務人才, 聘請專業顧問
想要提升建筑施工企業法律管理工作效果, 需要提升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作為一名合格的企業法律事務管理人員, 需要具備扎實的相關施工建筑法律專業知識, 同時也要具備企業經營發展的法律知識, 要在平時工作中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經營管理、施工管理知識培養, 保證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人員能夠深入了解企業項目施工的程序和環節, 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業務知識, 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建筑施工企業同時也需要法律顧問的存在, 在項目進行合同管理、合同制定、合同變更、合同解除等一系列問題時, 都需要有法律顧問在場進行審核把關, 因此要加強跟專業法律顧問的合作和溝通, 針對企業在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中進行嚴格法律把關, 才能夠付諸實施。